第315章
因为他的目光对上了一个人。 “鳌拜。”姜烟也注意到了群臣之首的那个男人。 发须皆白,虽然不是后来那个影视剧里鳌拜的形象,也没有络腮胡子,但狠厉的模样却让人见之难忘。 只站在那里,就让人心脏吓得怦怦跳。 “他虽未曾说话,我心里却明白。”玄烨负手走到姜烟身边,背在身后的手捏着自己长长的辫子,轻哼着冷眼看这一幕。 “这一年,我刚登基。鳌拜是皇考留下的辅政大臣,就是皇祖母也要尊重几分。纵然我想要救下汤若望,也毫无办法。” 姜烟知道汤若望。 作为继利玛窦之后,对中国影响颇大的一位传教士。 历经明清两朝,在顺治朝甚至得到了不小的重用。 也因为顺治皇帝的照付,汤若望的许多工作才得以继续。 明朝时,汤若望还与师从利玛窦的徐光启一同编撰《崇祯历书》。 可惜的是,当时的反对派以及晚明的动荡,这本让中国古代天文学与世界天文学接壤的著作在好不容易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论后,崇祯皇帝才要点头让这部书刊印,大明亡了。 最后由留在北京的汤若望删改百余卷《崇祯历书》后呈给顺治,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得以推行。 只是,如今顺治驾崩,刚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还是一个孩子,汤若望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保护。 八岁登基,其实只是虚岁。 坐在龙椅上的这个孩子,真实年龄是六岁。 放在现代还是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却已经坐在龙椅上,成为一个王朝的帝王。 “鳌拜在朝堂就这么横行无阻?”姜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不算太深,尤其是清朝初年。 毕竟,看到扬州嘉定,以及后来江西等地的惨状,姜烟实在是不太能看下去。 对于鳌拜的专权,姜烟其实是很疑惑的。 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辅政大臣。 但权臣总不会一开始就出现。 可鳌拜好像是个例外。 “并非如此。”玄烨摇头。 提起早些年的经历,玄烨的眼神里一片冰冷。 哪怕他知道自己终将诛杀鳌拜。 如今再次看到这一幕,心里依然难以释怀。 “四位辅政大臣皆是皇祖母思虑再三挑选出来的,他们之间也并非不曾有过权势斗争。爱新觉罗家吃过一次多尔衮的亏,又怎么会再养出一个多尔衮来?” 说到底,这四个人是用遗诏的方式,合理合法的阻止了宗室内部那些有过战功的诸位王爷贝勒。 哪怕明知道不可能有第二个多尔衮,也要将这些可能在刚萌芽的时候就扼杀。 “当年□□创立满洲八旗。至太宗后,太宗将手中正白旗和镶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正黄旗与镶黄旗交换。多尔衮权倾朝野时,将正白旗练成了精锐之师。” 知道无人能看到他们,玄烨走到那四位辅政大臣的身边,提起大清的一切,他都是那么的自豪骄傲。 “皇考治罪多尔衮时,将他手中正白旗收回。至此,大清的上三旗确立。” 玄烨伸手指着那四个人,一个一个指过去:“他们,都是上三旗的人。用他们理所当然,又能阻止宗室干涉朝政,企图沾染皇权的心思。” 姜烟走上前,面对玄烨,直白的说出了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多尔衮是亲王,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作为摄政王,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你如此年幼的时候。” 福临吃过的亏,孝庄又怎么会让玄烨再吃? “而他们,再权势滔天。于爱新觉罗家,也是奴才。” 主仆与宗室,天壤之别。 玄烨沉默片刻,也没否认。 选择辅政大臣而不是摄政王,的确是这个原因。 姜烟步步紧逼:“结果你们也没想到,鳌拜会如此强势。” 玄烨磨着牙,目光锐利的盯着姜烟。 几息后,又不得不将视线转开,落在鳌拜的身上:“的确。” 他们讨论的时候,朝堂上的事情也已经落下尘埃。 汤若望判了死罪,南怀仁被判驱逐出境。 这不是鳌拜一个人的决定,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对汤若望的事情作壁上观,或推波助澜。 毕竟,死一个西洋的传教士对大清没有任何影响。 赶走一批传教士,更没有影响。 在这些人心中,大清将万万年的存在,是锐不可当的虎狼之师。 西洋科学? 不重要! 作者有话说: 《崇祯历法》的主要编撰人还是徐光启。 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继续完成,汤若望、邓玉函等人应该是辅助编撰。 但是明朝一直因为历法的争论没有刊印,等要刊印的时候大明就亡了。 所以后来由清朝刊印的《西洋新法历书》,其实是汤若望修改过的。 —— 加了昨天欠下的一千字啦~ 感谢在2023-02-14 23:48:26~2023-02-15 19:29: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昊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染筝 50瓶;不常买南北 18瓶;此花无名 10瓶;王桃桃 5瓶;小铃铛、紫幻羽、微光、山顶休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8章 ◎*我们宽容大度,学着先辈曾说过的‘有容乃大’,向往前人的‘虚怀若谷’,我们向往一切美好的品质。◎ 与姜烟最初的印象不同。 事实上, 四位辅政大臣最初也是携手共进的。 幼帝少不更事,每日还在跟着先生念书, 大多事情都是他们与皇太后商议。 可这样的局面也仅仅维持了两三年。 随后, 鳌拜以赫赫战功逐渐嚣张跋扈起来,与另外一位大臣苏克萨哈水火不容,两人之间摩擦不断, 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 索尼年事已高, 干脆当做没看见, 称病不出。 遏必隆也是明哲保身的态度,面对鳌拜的行径充耳不闻,更不会阻止。 被架在龙椅上,日渐长大的小皇帝也逐渐看明白了这一切。 1665年,十一岁的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大婚。 1667年,索尼去世。 但在索尼去世之前,许是为了赫舍里一族, 又或者是不想另外三家日子好过。索尼奏请康熙亲政。 姜烟看着反复推辞来推辞去的君臣,只觉得虚伪。 托腮靠在一旁,见索尼走后, 才对面前的玄烨说:“索尼跟遏必隆有仇, 因为遏必隆试图干预过皇后人选, 又看不惯鳌拜称大,看苏克萨哈也多有厌恶。他现在请你亲政,是为了族人,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后事?” 姜烟好歹也是看过那么多名臣斗智斗勇的。 索尼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在向玄烨示好。 毕竟,因为他们这几位的不作为, 鳌拜都敢直接忽略皇帝的意思, 甚至敢假传旨意杀了苏纳海三人。 那时起, 玄烨对这四位辅政大臣就都有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