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这怎么好意思?” “我还记得去六家桥村的路。” 李清实语塞,他忘了自己许多年不曾踏足六家桥村,早就忘了怎么去了。他知道张鹤定是有目的的,便也没拒绝,笑道:“那好吧,就麻烦二郎了。” “路途遥远,多一个人便多一分保障。” 虽说如今太平盛世难能看见有拦路抢劫的土匪,但是若遇到在村子横行霸道的无赖纠缠也实在是麻烦。李清实深以为然,道:“二郎说的是。” 于是一大清早,张鹤又起来拉着牛车与李清实去往了六家桥村。 李清实自然不是空着手去的,他照着李大娘的吩咐准备了些探亲的礼物,也免得夏家的人会碎嘴,不让夏崔氏他们来喝喜酒。 轻车熟路来到六家桥村夏家,夏丫和夏进在院子里玩耍,惹得那些jī发出了“咯咯”的叫声,而草屋内隐约传出织布机“叽叽”的声音,倒是没看见夏老翁的身影。 “那是夏娘子的侄女夏丫和侄子夏进。”张鹤对李清实道。 “上一次来夏丫才刚出生没多久,如今都这么大了,我只听说大郎又得了一个儿子,却没想到也这么大了。”李清实道。 听见声音,夏丫抬起头看着张鹤,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登时往屋里喊:“姑姑、姑姑!”夏进并不了解情况也跟着她一起喊。 草屋内的纺织声停下,便见窗子被推起来,夏纪娘的身影立在那边看着夏丫他们:“怎么了?” 夏丫指着门外的张鹤和李清实,夏纪娘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心头一跳。她架好窗子,转身从门口走了出来,看着俩人的脸上有一丝欣喜:“实表哥、张二郎,你们怎么来了?” “你说我们怎么来了?”李清实笑道。 张鹤的脸上也有笑容,不过她敏感地注意到夏纪娘此时并没有戴着她送的簪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木簪。 “进来坐吧,小丫,去叫你娘她们回来。”夏纪娘道。 夏丫撒开腿就跑了,李清实和张鹤将东西放进堂屋,夏纪娘则到厨房去倒些水给他们解渴。李清实环顾四周,问夏纪娘道:“你大哥可曾回来?” “他如今在州学刻苦研读,自是无暇回来。”夏纪娘道。 夏罗锦因出身贫寒,攻读了多年书,很不容易通过县学的考试入了县学,随后又在州学的入学考试中升了贡,虽然依旧没能通过发解试,但是只要他再加把劲就能升入太学。太学的学生虽然也要参加科举,但是太学生含金量不一样。 张鹤了解到“发解试”便等同于明代科举的“秋闱”,也是科举考试的起点,通过发解试的士子便是举人。举人在此并没有什么用,除了举人本人能免除徭役外不会为家人带来任何的利益,而要想为家族取得利益,至少得进士及第。 秦朝的入仕之路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还是很难的,毕竟门荫制度的存在便让他们体会到了差距。 而即使是读书人之间也有差别,发解试一般是县学、州学以及私学的士子到各州的贡院考的试,而国子监的士子则是直接去礼部的贡院参加的考试,名为“别头试”,而还有一种“锁厅试”暂且不说。 李清实算了下,明年的八月便要参加发解试了,夏罗锦的确要埋头苦读。若非夏老翁也希望夏家能恢复到昔日的辉煌,他是没机会继续读下去的,这些开销也是夏纪娘的嫁妆迟迟未能攒够的原因所在。 作者有话要说:主角不会参加科举,所以科举的情况不会详说~~ 话说昨天一边看大家的留言一边笑,大家真是太可爱了哈哈哈 神-韵一词为什么也会被和谐啊?JJ越发无法理解了。 第24章 青梅 夏家并非只有夏纪娘在家,夏老翁在吃过早食后就困乏了回屋里歇着,因他年迈又曾染病,众人便不曾多言。李清实和张鹤的到来他听见动静便爬了起来,微微驼着背、背着手走了出来。 “阿翁。”夏纪娘唤了一声,又说明了李清实的来意。 夏老翁在主位坐下,轻描淡写地看了张鹤一眼。张鹤第二次临门,虽说是陪李清实来的,但不能说明她就没有目的。夏老翁想到这儿,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夏丫跟着一个端着木盆子的年轻妇人回来,妇人不过二十四五,一张鹅蛋脸,虽素面朝天,但姿色也是颇为不错的。夏纪娘唤她一声“嫂子”便是夏罗锦的妻子徐氏了。 张鹤上次送夏纪娘回来之时并未见徐氏的身影,只因那徐氏正巧回了娘家。 徐氏的后面是夏二婶和夏三婶,三个妇人都是去河边洗衣服了,听夏丫说夏纪娘的表兄来了,她们也没心情浣洗,跟着回来凑热闹。而这个时辰夏崔氏则是给在田间gān活的众人送水解渴,相信不用多久就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