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穿越之走出世外gl

第225章

穿越之走出世外gl 方便面君 2771 2024-05-05 12:08
   邺沛茗撇撇嘴,抱起邺无双,问道:“安安将来是要自己找夫婿,还是让爹娘帮你找?”   邺无双道:“找夫婿麻烦吗?”   “不算麻烦。”   “那我要自己找!”   邺沛茗很是欣慰,然后道:“既然不麻烦,还是让我们帮你找吧!万一你遇到一个不好的,欺负你怎么办?”   “……”邺无双觉得邺沛茗是在拿她开涮。   第148章 科举   正旦的大朝会上,邺沛茗接连颁下了几道诏令, 先是改元“泰安”, 随后又将金陵作为陪都, 金陵的皇宫便命名为福宁宫。   虽然有不少声音希望将邺都也作为陪都, 毕竟他们认为邺氏的起源正是源于此, 不过邺沛茗考虑到邺都如今的地位甚至连长安、幽州都比不上,便没有采纳。   虽然之前也有人主张定都金陵, 但是邺沛茗还是相中了洛阳的战略位置,定下了洛阳来。   改元后, 邺沛茗又将紫微宫的一些宫殿以及宫门的名字给改了, 毕竟是新朝代了,有些象征性的东西虽然不能毁了, 可是名字却是改得的。   乾元殿被她改成了文德殿,大业殿改成垂拱殿,她和陈沅岚搬到了后面的紫宸殿。文德殿依旧作为大朝会和朔、望参官上朝时的地方, 常朝也还是在宣政殿,不过邺沛茗又设了三品及以上的重要官员奏事的地方为垂拱殿。   与此同时, 江勋认为天下读书人在进士及第后常常与考官称师生, 这无疑是加重了考官在举子心目中的地位,有结党营私的可能。故而应增设殿试, 由皇帝亲自考校举子,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最终获得功名,称为“天子门生”。   邺沛茗觉得江勋的脑筋还是不错的,便宣布了二月春闱之后, 增设殿试一场科考。从明年的秋闱开始也增设武举,相关的要求会在完善后公布。   当然,除了科考上的政策外,还有教育上的政策。   容国立国后根基还是太浅,人才凋零。虽然邺沛茗一直都很注重人才的培养,不过因之前的环境约束,除了太学和国子学外,其余方面的知识都式微了。   她决心兴科教,提高寒门子弟的入仕之路,为容国储备更多的人才,故而才下令整顿国子监。   她下令国子监重设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另外增设武学。除了洛阳的国子监外,还在金陵也分设了“南京国子监”,以伏仁为祭酒,总判监事。   大孚的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国公子孙,从二品官员至曾孙的勋贵子弟为监生;太学只收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及郡公、县公子孙,从三品官员至曾孙的世家子弟;甚至连四门学都只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只有其余学科才收寒门子弟。   邺沛茗早在“招贤令”考试之初就不问门第了,后来的科考也没有限制寒门子弟,不过在国子监方面却也还未能顾及太多。   如今她意欲打破门槛,准许寒门子弟也进入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不过为了避免滥员,她的要求是须得是解举人以上的身份,春闱不及第的读书人可以选择留在国子监继续深造。   同时各州府必须设立州学和县学,不得禁止女子进学,如若避讳男女之防,可分开教学。   另外明旭还提议国子监的监生名额有限,可天下读书人太多,建议设置旁听的名额,准许一些人进去旁听。   邺沛茗也准了,为了表现她对教育的重视,她命令扩建国子监,至少保证每一门学科都得有独立的教授场所,其监生也有学舍居住。   在监生的饮食方面,她也给予了补贴,除了一日三餐,每一年考试成绩优渥的监生可获得评优的资格和奖励。若三年的成绩都这么优秀,也可补录为官员。   这两道诏令一颁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沸腾了,本来科考采取“糊名制”和“誊抄制”后,对他们寒门子弟便已经是极为优待的了,如今又开放了国子监的监生名额给他们,这叫他们如何不兴奋。   论师资力量,哪里比得上国子监?进入国子监求学,也是为自己的科举之路多了一份保障呀!   虽然“不得禁止女子进学”也有一些争议,可是在其他议论声的覆盖下,这些争议便可有可无了。   春闱之后,进士科共有三十人被录取,明经科也有五十人,随即这八十余人进入殿试,经邺沛茗亲自出题考验。   邺沛茗出的题不以诗词的华丽来论,而是要他们重时务、符合实际情况,先是以民生方面出题,再出了一道与突厥、南诏、西蜀、吐蕃等周边国家势力的关系题目。   这题出的刁钻,但是聪明的人也看得出邺沛茗想对这些地方动兵,若是回答什么以和为贵,怕是就得落选了。   本来以为邺沛茗增加了各州府的得解举人数,省试上也会简单一些的才是,岂料进士科才录取了三十人,而且殿试上还会有被刷下来的可能性,便知科举的艰难了。   那些想着开国之初,人才凋零,便可浑水摸鱼的,此时也懊悔没有去刻苦钻研,不过出题者是皇帝,他们平日也没有相关的书籍可读,更加摸不清楚出题者的喜好。   殿试考完后,不少人都灰头土脸的走出文德殿。   邺沛茗自然不会亲自阅卷,阅卷之事还是有专门的考官来做的,不过最后都会呈上卷子给她阅览。   邺沛茗虽然在监督考试时便知道进士科中女子的数量极少,可这些卷子选出来后才发现只有一个女子。明经科虽然多一些,可也只有四五人,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她叹了一口气,这些事急不得,毕竟都是上千年的传统了,一朝一夕能改变才奇怪了。   此次殿试进士科取士二十三人,明经科取士四十一人。总体而言,进士科虽然能通过省试的人少了些,可他们毕竟是有真才实学的,刷下来的人并不多。而明经科主要考时务策,被邺沛茗的题目难倒的人,在此次殿试便落了下风。   取士又分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明经科同进士科。   第一甲选了三人,第二甲七人,余下的人则都是第三甲。当然,在邺沛茗的眼中,并没有因为第三甲仅是同进士出身便弃之不用,她一视同仁,分授这些进士官职。   初时有人提议跟前朝一样,初授官职为县令或者县尉,不过邺沛茗考虑到这些进士还未有相应的能力,到了地方或许也不一定能妥善处理地方事务,故而第一甲先留在京中任国子监直讲或是大理寺评事,第二甲则分到太常寺为奉礼郎,又或是到地方为推官,而第三甲则到诸监诸司为主簿等。   四月初,邺瑶和宋庆柏等收复了通州在内的七座州府,他们凯旋后,邺沛茗便加封了宋庆柏为汧源侯,食邑一千户。   又给邺瑶加官临江军节度使。当然,节度使只是虚衔,她的正职还是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