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陈永茂面上犹豫:“不行不行,我们不能对师傅弃之不理。” 李子建又琢磨了一下,道:“这样,我们偷偷地去看看那边是否有活接,届时接了活,我们再分一点钱给师傅。这样也算是尽了孝义,而我们也不至于会没有一点后路。” 陈永茂心动了,道:“那要怎么瞒住师傅?” “明日我先过去瞧瞧,你先瞒住师傅。等看看有没有活,再来商议。” 俩人打定了主意,休息了一宿,翌日李子建便称要外出找野菜而出了门。黄老工匠看没有人找他做木工便随了他去了,反正陈永茂在,总不会是他们有事瞒着自己。 李子建走到属于邺沛茗的那块地的时候,他已经快要渴死了。随便在河边找了些水喝,便朝那隐隐约约的人影奔去。 余月正牵着仅有的一头驴跟一匹马在吃草,邺沛茗和马锋正在给整块地划分,打算根据土质来制定种植的植物。 “月哥!”李子建高兴地喊道。 余月面对这个这么亲昵地喊他的人,想了一会儿,认出了他来:“你是那个工匠的学徒?” 李子建丝毫不在意他的平淡,过去道:“是呀,月哥忘了我的名字吗?我叫李子建。” 余月远没有余阳那般能言善道,他看了看马锋跟邺沛茗,对李子建道:“你来是找公子有事的吗?” 李子建刚点头,又猛地摇头,最后讪笑道:“其实我过来是想问问你们是否有木工活儿要人做的。” 余月并不清楚邺沛茗的具体安排,但是难得有人这么热情地跟他攀谈,他也不好拒绝。便道:“我帮你问问公子吧。” 余月带着李子建来到邺沛茗的面前,把李子建的来意说了一下。邺沛茗想了一下,道:“眼下倒是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 李子建一喜:“邺公子尽管吩咐,我什么活都会!” “不过,黄老工匠呢?”邺沛茗问道。 李子建眼神闪烁,心中颇为尴尬,但是仍然面不改色道:“实不相瞒,师傅他似乎希望邺公子亲自上门请他做木工。我觉得师傅此举不妥,便瞒着他过来了。” “他想让邺公子请自去请他?”马锋不悦,心道黄老工匠想得倒美! “若是他值得我去请,那我三顾茅庐又何妨呢?”邺沛茗道,她的视线落在李子建的身上,后者被她的眼神盯的心里虚得很。岂料邺沛茗话锋一转,“不过他不值。” 李子建就怕邺沛茗站在黄老工匠那边,若是如此,那偷瞒着师傅来找邺沛茗的他定要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听见邺沛茗这么说,他倒是松了一口气,不担心邺沛茗会因为师傅而轻视了他。 等李子建离开后,马锋才问道:“公子,这李子建显然是对如师如父的师傅有二心,这样的人你为何要用?” “这样的人不安于现状,也不拘于道义,更不甘于等死。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当然是用不得,可如今,可用。”邺沛茗淡淡地说。 马锋回想他们八人当初不也是不安于现状,不拘于道义,更不甘心等死,所以才会落草为寇。若非邺沛茗,他们跟李子建又有何不同呢?只是他想问邺沛茗,在她的心中,他们是否也如李子建。 须臾,他猛地醒悟过来:公子信任我,我怎可妄议公子的用心?! 邺沛茗似乎并没有发现他的异样,她的心思放在了这片土地上。按照她的规划,这片土地已经用简易的木块在边界处标识了,届时会以那为界设置护栏。而山脚下不适宜耕种的地方则用来搭建木屋安排居住…… 从这里至仁化县也不过四五日的脚程。马良才等人回到家乡时,村子的庄稼已经收割了,而村民丝毫不见秋收的喜悦,反而是愁眉苦脸的。 马良才等人打听了才知王矩起义的事情也已经传到了村子里。而今年的赋税又重了,刚把赋税交齐的村民家里也快要揭不开锅了。更别提村民都担心不仅仅是军户需要奔赴战场,就连年轻的壮丁都需要被征走。 马良才的爹娘见了他,顿时喜忧参半道:“你怎么回来了,锋哥也回来了?” “我想爹娘了,就回来了。锋哥他还有事在身,没有回来。” 马良才的爹叹气道:“既然已离开,为何还要回来?” 马良才这才把他们此次回来的目的相告,而与他一样的举动的还有在马锋家的高天纵以及远在别的村的余阳等人。 听说马锋等人投靠了一个家财万贯又心善的人后,他们都有些心动了。看着马良才等人穿得似乎并不差,又听说他们可以举家搬到那边受庇护,还可跟家人呆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就更加心动了。 “只是,家里的地怎么办?”马锋的爹犹豫道。 “阿耶,这都打仗了,守着地能做什么呢?”高天纵道。 “不行,这地是咱们家的,咱们一离开可就没了!” “邺公子已经置办了不少地,您不怕到时候没有地了。” 有些不愿离开村子,不愿离开这片地的,马良才、高天纵等劝说无果后便只能先由着他们,而把愿意跟他们离开的人先到了大庾岭脚下。 这件事也是藏不住的。很快便传到了别的村民的耳中,他们有的人真心想另寻出路,有的则是不愿只让这几户人家能有这样的便宜事,便也偷偷跟着过去了。 等他们陆陆续续地到了大庾岭脚下时,看着这一大片的地日后便是交给他们耕种的,心中激动不已。而这里显然是没有外头那么乱,他们若是好好耕种,来年定能大丰收! 马锋只在来投奔的这些人中看见自己的弟弟妹妹而不见爹娘,便问高天纵道:“纵哥,阿耶与阿娘呢?” “他们不愿前来,只道愿我们照顾好阿弟与姊妹。”高天纵道。 马锋有一丝担忧,最后道:“罢了罢了,等都安置下来后,我再回去见他们。” 尽管邺沛茗没有亲自嘱咐要怎么做,马锋等人都已经知悉了她的安排而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在邻里到来之前,邺沛茗便已请了附近的村民来帮忙搭建了部分的木屋。 他们到来后先是让高天纵统计了人数,再核实他们的牒件,并且根据人数、户数来分得土地耕种。 除却马锋他们的家人八户共二十七人,别的跟着来占便宜的邻里有六户十八人,共有四十五人。众人头几日都是住在先盖好的木屋里的,而余下的事情则都是自己解决的。 陈沅岚问邺沛茗为何不帮忙,后者回答道:“论落地扎根,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外来人哪里比得过这些他们呢?他们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自有一套生存的方法。” 如同耕种,邺沛茗压根就无需担心垦荒的事情。这些事情他们做起来可比她要厉害得多了,她能做的也无非是从大局出发,给他们一些庇护和物质上的支援罢了。 有的人见这里的确不错,没有饥民不说,连小吏都见了邺沛茗都跟她攀谈两句。他们确信这儿可以安置下来,便回去把全部的家当都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