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孙笑非常罕见的支持了英法的观点。 孙笑认为,既然军政府以火花党不够爱国为名与其对立,那么军政府就应该向俄图斯民众展现其爱国的一面。 如果先安内后攘外,那说服力太差,这会严重动摇军政府的威信和立足基础。 而华夏对俄图斯的投资现在已经基本局限在军政府,如果军政府无法立足,那么之前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何况,现在华夏也要尽到自己已经答应下来的国际义务,尽快参与到对德战争中来,而不是始终在俄图斯这一亩三分地上打转。 人无信而不立,国也是如此。 孙笑最终说服了内阁,当然,这次不仅仅是他的意见,还有布鲁西诺夫这个华夏在其身上投入无数资金和精力的俄图斯名将,他也希望先打败同盟国,之后再解决国内问题。 那之后他会自己与火花党决个胜负——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布鲁西诺夫并不希望外国军队直接参与本国内战,哪怕站在自己一方。 因此,决策最后定了下来:华夏帝国和俄图斯军政府不承认火花党政权以及其与同盟国签订的和约,但联军在打垮同盟国之前,也不会主动进攻火花党。 联军的第一目标是同盟国,第二是同盟国,第三还是同盟国! 为此,布鲁西诺夫拿出了本该在17年运用的计划——沿着上次突破的旧道路,揪住已经被暴揍过多次的奥匈帝国穷追猛打,越过喀尔巴阡山,直抵中欧大平原,如果有可能,那就打进维也纳,一举把奥匈帝国逐出战争,同时在战略上阻断德里志和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的联系。 俄图斯军政府首脑布鲁西诺夫的计划最终得到了联军参谋部的通过,按照这个计划,联军参战部队将包括60万俄军,10万罗马尼亚军队,30万华军,以及10万高丽、扶桑军队。 不计算后勤军力量,一线部队就有110万。 而当面的同盟国,有大约50万残破的奥匈帝国军队,20万德军,10多万保加利亚军队和10多万奥斯曼军队,合计90万人,数量上看也不算少,但质量实在令人难以恭维,特别是奥匈军队和奥斯曼军队,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武器、装备、训练,这些军队都已经低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实际上,若是早哪怕一个月,同盟国在东线也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力量,因为那个时候德里志还在给火花党施加军事压力,但之后火花党妥协,德军立刻就把东线的主力部队西调,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作战。 这种想法其实可以理解,米国人正在大规模动员,到919年,西线协约国可以得到大约200万有生力量的增援,加上现有的英法军队,西线协约军将以2:1的绝对兵力优势淹没德里志。 而德里志最后的机会,就是在米军尚未完全武装,并且抵达欧罗巴之际,争取一线胜机。 而刚好在这个时候,火花党退出战争,虽然布鲁西诺夫不承认,但俄图斯毕竟已经陷入整体混乱当中,同时这也挡住了华军从东线展开进攻的道路。 这个想法多少有些自欺欺人,没人去想如果军政府先攘外后安内会怎么样,德里志人只能去赌俄图斯先安内后攘外。 因为继续对峙下去,已经精疲力竭的德里志只会在919年或920年被东西对进的华美两国碾压成齑粉。 现在拼死一搏,至少还有一点机会。 为了这最后的机会,德里志拼命压榨,勉强积攒出部队进攻所需要的物资。 德军集结起160万大军,同时做了指挥上的人事调整——在东线取得多次重大胜利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对黄金搭档负责西线的战事。 而法金汉负责东普鲁士德军,以监视对面的俄图斯火花党。 马肯森负责指挥南线少数德军和保加利亚、奥斯曼军队,继续对罗马尼亚和俄图斯西南方面军施加压力。 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负责奥匈军队和少数协防德军,与马肯森一起监视华俄军队动向。 而兴登堡的对手,西线英法联军此时仅有120万人——英格雷为了争抢战后中东的利益,把大量部队调往十分次要的叙利亚战场,以平衡华夏远征军在当地的影响力。 结果这种争权夺利的短视行为差一点就影响了战争的最终走向。 当然,最终也只是差一点而已。 918年3月21日,德军在西线发起代号“皇帝”的最后一次总攻。 战斗刚一开始,德军寄出暴风突击队战术,迅速对英法联军阵地形成突破,联军一片混乱,猝不及防的英军一天之内损兵6万——这相当于当初索姆河进攻时第一天的损失,而这次英军是在防御中付出如此代价! 英格雷指挥官气急败坏,陷入绝望,他们拼命向法弥斯人求援,而法弥斯军阵地同样在德军狂涛般的进攻中摇摇欲坠,而且对他们来说,守住巴黎的门户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英格雷盟友的阵线,他们也只能派出少量援军聊表安慰。 到了四月,德军也投入了自己的坦克部队——装备六挺重机枪和1门57炮的A7V坦克,而且德军的步坦协同明显要比英法联军好不少。 英法联军一退再退,4月中旬法军就有11个师被德军击溃。 德军的突破是如此迅猛而不可阻挡,英格雷的将军们为了挽回失误,不得不拼命试图把已经前往中东的部队再调回来。 同时联军还把并未完成武装和训练的米军先头部队一股脑投入到战场上堵漏——然后又被德军毫不留情的击溃。 德军的攻势是如此狂暴而不可抵挡,以至于区区一个月时间,他们又杀回了马恩河附近,一副要把协约国一举打垮的样子! 然而实际上,此时的德军已经完全油尽灯枯,他们的进攻越来越缓慢,非暴风队的步兵中有着大量14岁的孩子和60岁的老人,后方国内的粮食已经基本耗尽,从东线调动到西线的部队被火花党感染,思想中带着足以令所有资本家寝食难安的颜色。 另外,918年3月开始,一场杀人数量足以让世界大战汗颜的瘟疫已经开始悄然流传…… 当然,至少在4月份,协约国都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现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米军快速增援,以及华俄在东线的牵制性进攻上。 就像战争开始之初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