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信任
一排又一排的凤羽士兵,把这个比烈团团围住,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朝着比烈进行攻击,但是和坤明确交代过,要把这个人留住活口,所以凤羽士兵们虽然不断的朝比烈进攻,但是都不击中他的致命地方,就是为了打他个措手不及,让他无法应对就好。 场上的情势越来越对草原国的士兵不利,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马上作战,现在被和坤的回马钩把这些士兵全部打下了马,就等于他们的实力削弱了一半,再加上凤羽的士兵一直以来不断刻苦的训练,很快,草原国的士兵已经被打的丢盔弃甲,所剩无几,现在大局已定,和坤必定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和坤,你这个小人,竟然敢算计我?我胆量我们一对一的决一死战,我让你看看我是怎么杀掉你这种小人的!”比烈眼见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个倒下,自己又无能为力,现在就算是比烈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逃脱这帮凤羽士兵的围追堵截。 和坤无奈的摇了摇头,到这时候比烈竟然还和自己说这样的话,真是蛮让自己失望的,想到以前和坤一直有所听说的成吉思汗,和坤就为成吉思汗感到失望,竟然把拼命打下来的江山送给了这样一个靠不住的人。 可能有的人会说草原国在比烈的带领下一直都是十分的好,而且还没有人敢侵略草原国的领土,那是因为这些骑兵以及草原国的名气都是成吉思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名声,这些年来,在比烈的手中也未必有多大的提高,只不过是这个小国还没有被强国发现而已,要是被像紫萄牙那样的领域发现了,可能他们都不能存活这么久,只因为这个无能的首领。 很快,战争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结束了,草原国的士兵基本上被全部的消灭,剩下的也是再也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只不过是一群无头的苍蝇罢了,和坤也没有命令手下赶尽杀绝,就随他们去吧,而这时候的比烈,已经被凤羽士兵活活抓捕,用绳子绑了起来,带到了和坤的面前。 。“呵呵...说实话,我现在对你的印象真的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我一般都是把你当做对手看待,但是你却让我有些失望了,比烈,刚才你不是说要让我投降,然后做你的手下吗?现在怎么这般模样了?哈哈...”和坤看着狼狈不堪的比烈,不禁哈哈大笑,嘲讽着这个刚刚还是十分风光的首领。说完,自己便转身离去,前往自己的帐内,毕竟一场战争下来也是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剩下的战场就交给手下前来处理了。 回到账内,全叔早已经在里面等待着和坤的归来。 “老爷,看来是大获全胜了,恭喜恭喜。” “哈哈...这个比烈,太过狂妄,我倒是有些高看他了,我们的伤亡几乎没有多大,总之是结束了,以后草原国也是我和坤的领土了。”和坤开心的和全叔说道。 顿了顿,和坤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看着全叔。 “全叔,那个耶律楚才?怎么样?我让你看着他,有什么情况吗?”和坤忽然想起这个耶律楚才,心里还是想尽快知道答案的。 就在和坤刚刚说完的同时,账外走进来一个人。 “耶律楚才见过和大人。” 没错,进来的正是耶律楚才,向和坤十分有礼貌的行了个礼。 全叔看出和坤的一脸疑惑,连忙上前解释道:“老爷,你对我下了命令之后,我便亲自前往耶律楚才大人休息的帐内,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没想到大人早已经料到我会前去,已经在帐内为我倒好了茶水,就等待我的到来。”全叔说完,微笑的看着耶律楚才,看来是对这个人已经完全的信任。 和坤看到全叔的表情,再听完全叔的话后,也瞬间恍然大悟,看来这个耶律楚才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的相信他,所以断定和坤一定会派人前去监视,而这个能信得过的人,肯定是全叔,所以耶律楚才早就在帐内等候多时,在全叔进来之后,便与全叔交谈甚好,看样子是真的归顺于凤羽,并且与身边的人已经建立好了良好的感情。 “哈哈哈...耶律楚才不过是军师,和坤这么做,略显有些失礼,在你的面前简直就是雕虫小技了,我承认我对你之前的不信任,还希望你能放下此时,我和坤可以保证,以后对你不会再有别的想法了。”和坤尴尬的笑了笑,拍了拍耶律楚才的肩膀,一副赞赏的样子。 恐怕这个结果正是和坤所想要的了,毕竟和坤还是十分惜才的,自己早就已经对这个人的智慧对了心,要是真的是为了背叛自己,玩弄自己的感情,那这个耶律楚才可就真的会令和坤十分失望了,但是现在这样的结局,和坤心里明白,自己以后真的是又多了一名心腹,而且是能够帮助自己谋略的人才。 “和大人不要这么说,我十分理解和大人和全叔的心思,真的,毕竟我是刚刚来到你们的队伍,而且还是在这样的关头,你们对我的怀疑我都是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责怪过大人,相反,您这么的小心谨慎,倒是更让我十分的佩服,我觉得作为一个首领,就应该这样才能够成大事,如果轻易听信别人的话,从不听信手下的话,那样的首领很难成大事也,和大人恰恰相反,耶律楚才心中佩服不已。”耶律楚才这些说的倒是心里话,自己虽然被监视,但是心里还是对这个和大人十分敬佩的,感觉自己似乎没有跟错了人,跟在和坤的身边,以后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能够听信身边人的劝告,就算失败,也绝不后悔。 。和坤对自己的梦想似乎又进了一步,这次也算是把草原国顺利的收复了,估计现在的亚洲已经基本都是和坤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