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减兵增灶
武关攻城营地。 自打高凡上次在陈仓城下用投石机砸开了陈仓城之后,汉军内部也兴起了一股研究攻城器械的热潮。 而配合着这股热潮,诸葛亮也适时的发布了军令。对于军中的工匠,给予高于普通士兵五成的待遇,优秀者,给予军官同等待遇。 而对于有新设计且能应用于实战者,给予大额赏赐。 在这种鼓励之下,许多从军前原来是木匠,石匠,瓦匠的各种工匠齐齐加入了攻城器械的研制队伍。 而随之,便是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得到了实战,应用。 旁的不说,虽说武关地形让高翔无法施展开大型攻城器械,但汉军还是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器械在武关城下。 而在这日夜晚,高翔恰好睡不着,在前线督战之时,高翔却远远望见了武关城内冒起了几股黑烟,随之前沿攻城的队伍来报告说武关城内似乎发生了混乱。 高翔一时间也觉得奇怪,不过仔细一想,自己之前把邓艾派了出去,难不成是邓艾的策应。 于是高翔下令,派三曲兵马同时蚁附攻城,争取冲垮魏军的防线。 于是刚刚轮换下来的汉军,并没有休息,而是被高翔带着当了攻城兵马的预备队,因为,如果城内真的是邓艾,那么现在就是杀入关内的最好时机。 而事实证明,高翔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一段时间以来防卫严密的武关,就在这么一个晚上直接被汉军里应外合拿了下来。 而高翔,也是见到了穿着魏军军服,胳膊上,身上缠着条红色布带作为标识的邓艾,而邓艾自然是把如何翻山越岭,劫粮草作战的经过给高翔挨着讲了一遍。 高翔难掩脸上激动的表情,拍了拍邓艾的肩膀,说道:“这仗,你是头功,我现在命你为大军先锋,为我军开道,争取拿下进宛城的头功。” 于是,高翔的一万兵马就这样打开了武关,打通了关中通往荆北的通道,直直的向宛城方向进发。 高凡在襄樊二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牛金也发动了几次进攻,不过都被汉军堵了回去,也只得困守,不过襄樊毕竟是前线,囤积的粮草让魏军还是能耗的起。 而高凡把王平的兵马分出去,则是给魏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宛城魏军整个荆北地区魏军的驻军,现在被分割成了襄樊的三万,宛城的四万,还有其他地方的驻军,加在一块儿不下十万人。 不过宛城的四万驻军,有一部分被高翔直接消灭在了武关,还有一部分被派出去袭击襄樊的围城汉军。 这么一算,如果再派出人马来攻击王平,恐怕宛城内兵力也不多,于是夏侯儒也做了决定,收拢各郡县的兵力,将兵力集中在宛城。 而对于夏侯儒还有一个好消息,便是张合派来的两万援军已经由陈群之子陈泰率领向宛城进发而来。 这样一来,宛城就能再举起来至少六万人的兵力,有了这实力,吃掉王平,然后反攻高凡,不光可以解襄樊之围,还有机会歼灭高凡所部的汉军。 不过消息是有滞后性的,他们还不清楚汉军已经拿下了武关并且开始逐步攻击宛城以西的各郡县,事实上,他们已经收拢不到这么多的兵力了。 而这段时间,王平则是一直在和魏军周旋,虽说魏军也会派出来部队伴随自己,不过更多的是监视,而不是主动进攻。夏侯儒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绝对优势,不会进攻王平。 毕竟,王平当年在街亭以少胜多击退张合(当时汉军名义上的指挥还是王平),这件事在魏国全国皆知,他毕竟只是一个不怎么懂军事的宗室,谨慎为好。 随着各地战场情况逐渐出现变化,襄阳城下的高凡也逐渐的收到了各个战场汇总过来的消息。 襄阳城下汉军围城营地。 “看来襄樊我们一时间是拿不下了。不过有个好消息。”高凡对一众将领说。 汉军虽说修建了大量投石机,攻城器械,每日轮换进攻,不过更多的是在消耗。而如果真要耗,人家魏军在襄樊有好几个月的存粮,除非汉军能挺好几个月,耗死牛金。 不过这显然不现实,几个月,襄樊的高凡耗不起,长安的诸葛亮耗不起,整个大汉,更耗不起。 “好消息就是,从武关方向传来消息,高翔将军拿下了武关。看来,战场形势已经变了,我们该动动身子了。” “那你的意思是?”向宠问了起来。 “不打襄阳了,打宛城。由我率军两万五千,增援王平,这么一算,宛城周边就有我们三万多人了。” “那这边牛金突围怎么办?”向宠继续问。 “给他来个减兵增灶。” “我听过孙膑有个减灶计灭庞涓,你这个减兵增灶怎么搞?” “孙膑当年围魏救赵为了诱敌,沿路抛弃锅灶,我们在襄樊附近增加锅灶,扎空寨,给他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形势,只要能唬住牛金不让他主动突围就行。” “你的目的是不是想抽出兵力去增援王子均(王平)。”向宠说。 “知我者,向巨伟(向宠字巨伟)也。”高凡一脸笑意。 一行人交流之后,便定了个大概的方针。 具体安排则是,由郭攸之带着人收拢周边的各地居民,最好是能带上自己的锅灶,跟着大军埋锅造饭,至于饭,军队出。不光如此,如果愿意跟着汉军一起挖围城壕沟的,额外有工钱。 高凡为了围死牛金,在围城刚开始便就着手挖掘大型壕沟,而且不止一道,而是三四道。并且利用先前修建起来的攻城器械,不断的进行轰击。 而高凡本人,抽出两万五千精锐,增援王平,寻求和魏军在宛城外决战。襄樊战事,则是交给了柳隐和向宠指挥。 而现在高凡还不知道的是,这场战斗,双方已经由开始定下的战场襄樊,逐渐转到了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