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明朝番外十一
“于卿以为,朕该立谁为太子?” 朱祁钰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于谦。 于谦一身官袍,脸颊瘦削,风姿凛然,沉思片刻后,说道:“皇太子之事,非臣所能置喙。” 他只想要辅佐皇帝治理天下,下一任皇帝是谁,他属实不想干涉。 朱祁钰笑道:“朕允你置喙。” 于谦似是有些无奈,但他知道眼前这位皇帝是个厚道人,不会因此怪罪他什么。 “若是依照祖宗法理,自然是当今太子为上,”于谦平静地说,“可大皇子才是陛下亲子……以臣之见,立谁为太子,全看陛下的意思。” 朱祁钰听完很满意,调笑道:“于卿怎么这么好说话,朕还以为,你肯定是心向正统的呢!” 于谦绷着脸道:“正统虽然有几分道理,可臣到底是个人,太上皇使得黎庶蒙难,勋贵受辱,复位之后又做出那等毫无廉耻之事……” 他叹道:“这样的帝王,如何叫臣忠于他呢?” “何况宣宗皇帝不是说了吗,他只认陛下这一个儿子。” 朱祁镇所谓的正统身份,其实早已不堪一击,朱祁钰完全可以无视他。 说起那些事,朱祁钰笑容敛去,说道:\"太上皇从前也是聪颖之人,也不知是为何,仿佛猪油蒙了心一样。\" 于谦淡淡道:“聪颖之人,不意味着适合做皇帝。” 他又在心中大逆不道地说,只看太上皇北狩的那些骚操作,看上去也不像个聪明人。 哪怕是赵构,恐怕也不会比他更令人惊讶了,赵构只是坏,人家脑子清楚得很。 大明这位太上皇却不一样,他是又蠢又坏。 朱祁钰道:“若是朕废掉太子,立见济为皇太子,于卿会支持吗?” 这一次,于谦沉默了很久,然后才道:“臣会支持陛下。” 朱祁钰又问:“可若是见济依旧早夭,朕该当如何?” 于谦答道:“臣会力劝陛下尽快复立沂王为太子。” 有些选择是不得不做的,若朱见济真的早逝,他必定会催促陛下复立朱见深。 一个继承人,对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朱祁钰神情有些复杂:“于卿不怕太子复立之后,对你施以报复?” 于谦笑了,笑容云淡风轻,好似一切都不放在心上:“陛下,太子再昏庸,也不会像太上皇一样。” 朱祁钰默然。 是啊,朱见深不是太上皇,他有时候也纳闷,朱祁镇那狗东西怎么生了个这么正常的儿子。 朱见深不像是太上皇的儿子,倒像是他自己的儿子了。 没有因为叔父曾经的废太子之举而心怀怨恨,反倒给了他公正的评价,恢复了他的皇帝尊号。 这样的好孩子,让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废掉他了。 不过很可惜,他不会因此放弃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 侄子再温和,也不如亲儿子贴心。 景泰二年,朱祁钰下旨废黜太子,改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在原本的历史线上,这道圣旨会招致许多人的反对和不满,但现在没有了。 天下皆知朱祁镇是个昏庸的混账,冤杀忠臣,谋害弟弟,还将忠臣妻女送予瓦剌降将。 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还受人拥戴? 哪怕他是正统又如何,现在已经有人埋怨先帝有眼无珠,怎么看中了朱祁镇这样的混账了。 藩王也很是老实,原本他们觉得,朱祁镇才是正统,你朱祁钰不过就是个代皇帝,持有这个想法的不在少数,尤其是襄王朱瞻墡。 他是诚孝皇后的儿子,朱祁镇与朱祁钰的皇叔,当初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孙太后曾想要立朱瞻墡为帝。 他不仅选择了拒绝,还主动提议立朱祁钰为帝,但要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他很聪明,还上书督促朱祁钰早晚都向太上皇问安。 朱祁钰很讨厌这个皇叔,但是现在,朱瞻墡已经自顾不暇了。 天幕所说的藩王的下场,朱祁镇遗臭万年,老祖宗亲口否认他的正统身份……这一切都让朱瞻墡乱了阵脚。 他没有心思再插手太上皇的事情,已经躲回王府,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他大概都不会出现了。 但孙太后得知此事后,还是大闹了一场。 “朱祁钰,你不过妃妾之子,侥幸窃据帝位,怎么敢立你的儿子为太子?!”孙太后披头散发,疯了一样尖叫,“太上皇才是天下正统,天下民心所向——!” 朱祁钰冷笑一声,说道:“什么时候,还要胡言乱语,不觉得亏心吗?” “天下民心所向,这话你也说得出口,”朱祁钰嘲讽道,“太上皇作恶多端,贻害万年,何来民心所向?!” 孙太后瞪着眼,凶恶道:“那又如何,太上皇是宣宗下旨册立的皇太子,是顺应天命的帝王,你以为你做了皇帝,便可以否认这一切了吗?!” 朱祁钰轻笑道:“太后糊涂了不成,宣宗皇帝亲口说了,他不认朱祁镇这个儿子。” 孙太后的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朱祁钰说得没错,宣宗皇帝已经不认朱祁镇了,说不定那边已经在废太子,太上皇自然也算不得宣宗正统了。 不仅是太上皇,孙太后也是如此,有了天幕那一遭,还有朱瞻基的认定,孙太后再也无法凭借太后的身份来压制皇帝。 朱祁钰笑吟吟地说:“不过太后也不要害怕,朕不会杀了太上皇,就这么疯疯癫癫地活着,不是比死了更痛苦吗?” 孙太后咬牙切齿道:“你这个孽种,当初我就该让宣宗皇帝把你溺死!” “说反了吧?”朱祁钰戏谑道,“若宣宗皇帝知道了,合该先溺死太上皇才对吧?” 他幽幽地说:“毕竟是能和宋高宗相提并论,不分伯仲的人啊!” 他畅快地笑了几声,故作恭敬道:“太后也该歇息了,朕就不打扰了。” “太后身体不适,日后就在宫中静养吧。” 他最后看了孙太后一眼,离开了这座宫殿,在他的身后,响起孙太后不似人的尖叫和嘶吼。